河北冀州“泥人張”:匠心傳承技藝 泥塑百態人生
10月20日,張晶霄搗碎創作泥塑作品使用的原材料——干膠泥。劉延嶺 攝
10月20日,張晶霄將搗碎的干膠泥放入水桶浸泡并攪拌均勻。劉延嶺 攝
10月20日,張晶霄將棉絮摻入攪拌均勻的膠泥中。劉延嶺 攝
10月20日,張晶霄將摻入棉絮的膠泥捶打均勻。劉延嶺 攝
10月20日,走進衡水市冀州鄉土泥塑非遺傳承人張晶霄的泥塑工作室,她正在專心創作泥塑作品。在捏制泥塑過程中,揉、捏、搓、刮、刻、上色……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雕細琢,伴隨著一雙靈動的雙手,一個個惟妙惟肖、樸拙生動的泥塑作品很快成型。
泥塑創作是一個細致活兒,取回來的土首先要進行篩選,清除大的顆粒,然后加入清水,再進行過濾和24小時沉淀,最后通過反復捶打,使原本的膠泥變得細膩而有韌性。在捏制泥塑前,還要在粘土里摻入少許棉花纖維,以防止泥土開裂。
據了解,泥塑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民間藝術,它以泥土為原料,以手工捏制成形,或素或彩,深受百姓歡迎。2019年,“冀州鄉土泥塑”入選衡水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。(文/邢璐 崔志平 樊加偉 圖/劉延嶺)